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倾听」63岁退休教师赴井冈山支教,每天在朋友圈写千字“支教日记”,他说“我的偶像是陈立群”

「倾听」63岁退休教师赴井冈山支教,每天在朋友圈写千字“支教日记”,他说“我的偶像是陈立群”

读稿人语 戴维

一名真正的老师

刘诗晖给人两个印象很深,第一是朋友圈日记,他每天写,一写就是上千字,都是日常生活的所见所感。第二是他的百变造型,他爱穿西服系领带,站在讲台上很有风度。但你想象不出,他也会在暑假去酒楼当跑菜工,到制衣厂做小工,还当了三年大学宿管员。不只是为了赚钱,用他的话说,是“站在不同职业的角度去体会生活”。

这是一名真正的老师,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人格感染力。难怪大学生们喜欢他,尊称这个宿管大叔为“先生”。因为他对生活看得透彻,爱得质朴,不论在何种境遇,都传递给人向上向善的动力。

这样的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风范,给那些年轻的心灵指引人生的方向。

寻找时代的红色榜样

中国乡村“阿甘”

口述 刘诗晖 整理 末末

这是我在“东18”(注: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宿舍楼)最后一天当宿管。明天我就要去江西井冈山支教了。支教是我退休后的一个梦想,我通过网上报名,江西省教育厅已批准了我的申请。

——2020年12月26日,摘自刘诗晖的朋友圈

2020年接近尾声,我把自己的照片从宿舍楼的告示牌上取下来,又坐了坐那张坐了三年的值班椅,有很多不舍,我要对“宿管员”这个身份说再见了!

我和学校里的孩子们处得很好,他们都舍不得我走,给我送吃的,给我写信,给我送行。说句心里话,我也舍不得他们,但远在江西井冈山,有一群大山里的孩子更需要我,迎接我的新身份是“支教老师”。

最初老婆、儿子都不同意我去,说我的身体吃不消山里的气候变化。可我觉得自己还年轻,身体也不错,尤其是常年和年轻人在一起,更是充满活力。我以前当了四十多年中学老师,过去的教学经验现在有更好的用武之地,而且我有驾照,会开车,微信我也发得很溜。

说起微信,2016年儿子带我们老两口去香港、澳门旅游,回来后,村里人问,外面的世界怎么不一样?我信手写了一段港澳游记。儿子说,可以把文字和照片放在微信朋友圈,不会丢还有更多人看。

刘诗晖朋友圈截图

好,我就写些小故事吧。这一写,就像电影里“奔跑的阿甘”,再也没停下来过。我每天发的朋友圈日志,至今快50万字了。

很多人一听我63岁了还要去山区支教,觉得不可思议。其实退休后,我的生活反而更加丰富了。人生嘛,多点尝试不好吗?

吉安市青原区新圩中学是一所边远地区的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占五分之四。我帮扶了6个孩子,他们离开父母多年,情绪上孤独,焦虑。我利用晚自习,鼓励他们多与同龄人交流、玩耍。慢慢地,他们变得开朗自信了。

——2016年5月16日,摘自刘诗晖的朋友圈

我的故事可以从父母那辈讲起。

1957年,我出生在江西吉安市新圩镇黄塘村,家里虽然苦,但父亲思想很开明,一心想我能好好读书。

父亲在村里是生产队长,人努力又勤奋,还自学了唢呐,平时有空就帮乡亲们的红白事吹唢呐。

我有个哥哥,读完初中就去参军了。我也想去,但父亲坚持要我读下去。高中毕业后,我在农村小学当民办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我努力复习备考,但两次都没考上,其中一次,我超过了分数线10几分,人都去吉安县参加体检,我以为这次总有戏了,但最后依然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

我内心无比难过。那阵子,我总是打着赤脚上山砍茅草,一天天不知疲惫,想借此来发泄压力。

尽管如此,我也没放弃学习。回去后一边当民办老师,一边通过自学,拿到了中等师范文凭。再继续自学,21门课程,整整学了三年,我拿到了大专文凭。我从一名小学老师到了镇里的新圩中学当语文老师,这讲台一站,就是40多年。

三尺讲台育桃李,我很珍惜。我教书的学校有很高比例的留守儿童,他们不仅在物质上有贫困,精神上也得不到父母亲的关爱,我尽自己所能去关心这些孩子。教学上,若遇到优秀的孩子,我挑他们当我的助手,当班干部,去帮助其他学生,用这种方法让强的孩子有机会施展才能,让弱的孩子也不掉队。我教过的学生里,有中科大毕业的,有在企业做老板的,还有一个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硕士,搞人工智能,很厉害的哩。

1986年,我被评为江西省优秀教师,坐火车去南昌领奖,还是省委书记给我颁的奖呢。

乡村教师的收入并没有想象的体面,家中有两个儿子要养。工作日,我是刘老师;到了休息天,我就是刘伯伯,下田种地、割草、养猪。2004年,小儿子考上了新疆大学,爱人在广州打工,懂事的儿子坚决不让我送他,说能省下1000多块钱路费。17岁的儿子第一次出远门,一路汽车、火车,走了三天,终于到了新疆。

儿子在外读书的四年间,我用写信的方式和他保持交流,一共来往书信27封,每封书信背后,我都写上“家书”二字,生怕丢失。儿子很争气,读完本科又考上了浙江工业大学的研究生,来你们浙江继续深造。

杭州的留和路车流量很大。当你漫步在留和路人行道时,却有一番别样的情景——车子行驶到斑马线前,主动停下来让行人通过,杭州车让人的文明交通真了不起!

——2017年12月23日,摘自刘诗晖的朋友圈

2011年7月,小儿子在浙江工业大学读研究生,我爱人也在杭务工,暑假我就来了。

一天,我想买空调遥控器,在清波门找到一家电器维修公司,和老板一家攀谈得很投缘。老板的女儿小徐很有心,和大人商量后,说遥控器就送给我了。老板说,公司正好缺人手,明天就来上班吧。后来,我骑着自行车跟维修师傅们走街串巷,对杭城的角角落落多了几分熟悉。

第二年暑假,我又来杭州了,在爱人务工的疗养院当洗碗工,认识了一个跟父母来休养的大连男孩小刘。回吉安后,我买了一些孩子喜欢的书《意林》《儿童作文选》分别给杭州的小徐、大连的小刘寄去,并写信鼓励他们好好读书。如今他们都已长大成人,考上了大学。

小徐给刘诗晖的回信

这些美好的际遇,让我对杭州这座城市念念不忘。几乎每年暑假,我都会来杭州做“打工人”。在吴山广场的小绍兴酒楼,我做过跑菜工,一个人管大厅和包厢;我还去制衣厂做工,体验过很多个加班日。有朋友想不通,说你一个教书先生为什么要去吃这种苦?因为这些“吃苦”在我眼里都是宝贵的财富,我做这些不只是为了赚钱,而是站在不同职业的角度去体会生活。

2017年4月,我从学校退休,机缘巧合,浙工大要招宿管员,我立马前来应聘。

这个站在浙工大“欢迎2017级新生”牌前与我留影的男孩,姓贡,来自甘肃省兰州市。今年他以超出理科一本51分的成绩被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录取,攻读光电与物理学专业,圆了大学梦。

——2017年9月25日,摘自刘诗晖的朋友圈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我照常在学生公寓和东苑18楼上班。听到有人喊了我一声“大叔”。回头一看,一个面熟的小伙子,我一下还没想来,倒是他先开口说,大叔,前两天我们一起拍过照啊。哦,原来就是我写在朋友圈里,从甘肃兰州来的新生小贡。真巧,他分配的寝室就在我上班的这栋。

宿管员的工作是干一天休一天,值班那天要24小时在岗。空闲时,我喜欢看报纸上的新闻,比如“点亮”这个词我就是从报纸上学来的。原来一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就叫“点亮生活”,我以前不知道怎么形容。

做宿管员,经常接触大学生,看着他们朝气蓬勃的样子,我真是越看越欢喜,仿佛看到儿子读大学时的模样。有的孩子失恋了、考砸了,喜欢找我聊天。我告诉他们,只要你内心简单,这个世界也是简单的,你内心充满善意,这个世界也就是善意的,烦恼也会少很多。

有些孩子就像我小儿子当年去新疆一样,背井离乡,远离父母来杭州求学。我尽自己所能去帮这些年轻人。有个男孩打球崴了脚,肿得跟馒头一样,医生让他休学一年。我得知后,每天和爱人用药酒帮他上药、按摩,持续了整整一个月,他的脚伤好了很多。

更多的时候,是年轻人在帮我。我曾记录过一个孩子,是住在这栋楼里的小宿,在娘胎里时被脐带缠住脖子,造成缺氧,一生下来就有残疾。小宿的双脚很难站立,尤其是左脚,童年做过多次手术治疗,腿上留有长长的疤痕,吃了这么多苦,依然无法换来站立、行走。然而这个孩子身残志不残,凭自己本事考上了大学,攻读数学专业。每天从公寓楼到教学楼,从图书馆到食堂,他都靠一辆电动小三轮代步。

我还记得那个寒冷的冬夜,他要回家过年,约了凌晨三点的网约车,我帮他提着行李箱,陪他慢慢向学校大门口走去。一路上,我听他讲着数学专业的课程很难,但他下决心会学好,还有考研的打算。我由衷地敬佩这个有梦想的小伙子。

8月的一天,人文学院小邹和小吴来找我。小邹说:“我俩想拍一个纪录片,反映身边人的工作生活,主人公就是你,请你协助我们拍摄,好吗?”

——2020年9月15日,摘自刘诗晖的朋友圈

摄影机对准我。拍摄开始了。

正巧那天,在杭州闲林做社会实践的化工学院大一学生李立婷冒着酷暑,坐了一个多小时公交车来看望我爱人。我到菜场买点鱼和肉,还有蔬菜和水果,请小李留下来吃午饭。

一路跟拍的小邹很好奇,我们老两口是怎么认识李立婷的?她为什么要来看阿姨?我说,去年下半年她来宿舍楼找同学,认识了我们。今年4月,我爱人不慎摔跤,跌破脑血管住院,小李知道后通过微信鼓励我们,返校时还来特地探望。

小邹听完后说,刘叔,你做的宿管工作不平凡,有意义,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帮你都拍进片子里。这段珍贵的纪录片至今珍藏在我的电脑里。

在此之前,我还与“微电影”亲密接触了一回。2019年8月下旬,人文学院大三学生小郑邀请我前往舟山群岛的衢山岛,拍摄微电影《出岛记》。

上午9点出发,整整6个多小时,我们总算抵达了衢山岛。拍摄地是海岸边的无人村,山顶上有一座破旧的老屋,我扮演一个老画家,那里就是我的“家”。

趁夕阳落入海中的短短几分钟,导演要拍摄老画家回家的画面。我拍了三次,终于过关。导演还说:“这场戏拍得好!”

还有一场是老画家与男孩的对手戏。男孩是渔民之子,喜欢画画,向往小岛外的世界。摄影师调好镜头对准我和男孩,一声“开机”,——“第7场,第八次。”

男孩站在画板前,在纸上临摹出城市的图案,陷入沉思。老画家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男孩不悦地看了一眼。我继续说:“你要知道,外面的世界远没画面上好看。你看得太少,没见过世面。”

男孩捏拳,背对着我:“我倒想见见世面,这破岛我早就待腻了。”戏中的我被他的反应吓了一跳。

短短一场戏,反复拍了近十遍。一个眼神不到位,就得重来。最后,导演笑着说:“你杀青了!”我才如释重负,“老菜鸟”总算没拖大学生的后腿。

拍戏的空余时间,我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看潮起潮落,一个个小岛屹立在海水中,与日月共存,我深深感叹人类的渺小,更觉得要利用有生之年,多做有意义的事。

今天是个高兴日子。村子里好多人家打开家门,再次迎接外国朋友。村民们是第三个年头迎接他们了——来自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的34名师生。

——2019年10月28日,摘自刘诗晖的朋友圈

和新加坡师生的缘分要从2017年秋天说起。

一天,我接到在苏州工作的学生小袁的电话,他说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的学生们想来中国大陆体验农村生活,问我有没有办法联系落实。

农村生活,不就是我的家乡嘛!通过前期考察,新加坡的老师觉得我的老家依山傍水、土地平旷,农作物十分丰富,非常符合他们的要求。我欣然应允,抓紧时间挨家挨户打电话,给学生们落实住处。

10月23日,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的4位老师和30位9年级的女中学生不远千里来到了我的家乡——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黄塘村,我向浙工大请了5天假,赶回老家。

因为堵车,直到晚上六点,学生们才到达。但热情好客的村民们舍下了抢收晚稻的时间,早早等在村口迎候。很快,30个女孩住进了十户农民家里,4位老师则住进了我家。

白天,我带着新加坡师生体验农村生活。

一个老农正在水稻田里收割晚稻,一袋袋沉甸甸的稻谷一字排开,整齐地摆在田间稻秆上。学生们踏着乡村泥路来到田间,观察老农如何握镰刀,如何把稻谷放进打谷机,然后也学着老农,有模有样地割稻。

劳作中,她们兴致一高,唱起了新加坡歌谣,歌声飘在整个稻田里,惹得老农眯着眼笑个不停。

到吃饭时间,农户家备好普通的农家饭,有清炒禾笋、小白菜、红薯粥、冬瓜煲猪肉汤……她们会相互交流谁家吃了什么,味道怎么样。

新加坡的学生和我们说中文,互相之间用英语。我带她们去我教过书的中学,和那里的孩子交流,同龄人之间共同语言就多了。

村里的祠堂、水库、生产矿泉水的企业……她们逐个参观。临走前,带队洪老师拉着我的手不停感谢,说这么好的活动,以后每年都要来。果然,2018年,2019年,这些外国朋友每年准时来村里。可惜这两年因为疫情,她们暂时不能来了,但大家的友谊还始终维系着。

报告后,陈立群校长与台下互动交流。我上前问:“陈校长,退休教师也想去山区支教,他能胜任这份工作吗?”他回答:“有这种家国情怀值得赞扬,只要身体健康是可以的。因为支教是感恩和回馈。”陈校长的话是一种鼓励,给了所有支教梦想的人动力。

——2020年10月17日,摘自刘诗晖的朋友圈

我听过陈立群校长很多次讲座,他是我的偶像。他的这句鼓励,坚定了我去支教的决定。2020年8月底,我回了一趟老家,把各种资料备齐。回到杭州后,我让公寓楼的大学生帮我网上报名,支教江西井冈山一所学校。报名年龄卡在65岁,我还有两年。没过多久,当地教育部门批准了。

为了更好地上课,我花5000多元买了一台电脑,让楼里的大学生手把手教我如何用电脑做课件。临走前,有很多孩子悄悄送来小礼物,有点心让我路上吃,有茶叶让我带去井冈山喝,还有在卡片上写道:“山水迢迢,先生珍重。”

2020年12月27日,我带着大家的祝福,坐上火车出发了。

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学校——这所我支教的学校,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但再怎么艰苦,人不能丢了精气神,抵达学校的第二天上午,我穿了一套干净整洁的浅灰色西装,打了领带,神采奕奕地站在讲台上。

第一顿午饭是红薯、一碗汤粉、一个鸡蛋。吃着红薯,我回想起年少时爱唱的《红米饭南瓜汤》,当年红军战士就是吃红薯、喝南瓜汤,艰苦卓绝地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我负责教红七连(1)至(5)班的地理课,每周16节。后来,学校又让我教“现代文阅读”,教学任务不轻。但看着天真活泼的孩子,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精力特别充沛。

课堂上,我会讲杭州讲西湖,这里的孩子都没去过。听我讲完,他们都想去西湖看看,到底有没有白娘子。

最近,学校放暑假,我回了老家,等开学再去。

学校发展很快,现在有2300多个学生,教师缺口很大。校长希望我帮忙再找些支教老师,我连着两个星期骑电动车东奔西跑,走访了三所镇中、小学,四处打听。但退休的老教师都在家养老,年轻教师要讨生活,支教没有收入,这也是个难题。

我心里着急,但不管怎样,我都会站好这班岗,尽自己所能上好课,带好学生。

我每天都在写“支教日记”,把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让关心我的朋友们放心。等有一天我做不动了,我就安安静静写自传。我想以陈立群校长为榜样,做一个有大海一样胸怀的人。

(完)

编辑 戴维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倾听」63岁退休教师赴井冈山支教,每天在朋友圈写千字“支教日记”,他说“我的偶像是陈立群”》发布于2021-8-24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