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新冠流行的第三个冬天会怎样?

新冠流行的第三个冬天会怎样?

纽约动漫展于10月7日至10日举行,参展者须佩戴口罩并持有新冠疫苗接种证明。图/美联

新冠流行的第三个冬天会怎样?

本刊记者/霍思伊

发于2021.10.25总第1017期《中国新闻周刊》

当北方的寒潮来袭的时候,人们才恍然意识到,2021年的冬天马上就要来了,这已经是新冠病毒侵袭人类的第三个冬天。

和去年此时全球疫情正处于居高不下的平台期相比,从2021年8月下旬开始,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数开始平稳下降。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统计,在8月29日这一周,全球新增病例还有450多万,但到了10月17日,每周新增已经低于300万。

眼下,除了欧洲的新增确诊病例数还在“温和上升”,世界大多数地区的新冠疫情都延续了8月开始的下降趋势,其中,美国、印度、巴西、菲律宾等国的疫情都在明显下降,非洲和西太平洋地区的病例下降幅度最大。

“今年冬天我们会不会像去年冬天一样出现激增的情况?”美国布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阿希什·贾哈在一篇文章里自问自答地说,“我认为我们可以明确地说不。”很多专家都如阿希什一样乐观,他们认为,虽然这种狡猾的病毒不会很快消失,但新冠大流行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今年冬季不会有明显的激增。

那么,拐点是否真的已经到来?

正在撤退的新冠

和重新戴上的口罩

10月4日,《纽约时报》头版发表文章《新冠,正在撤退》。文章开篇就写道:“新冠,正在撤退,原因尚不清楚……这种转变已经足够明显,且持续的时间已经足够长,这值得我们关注。”

文章称,自9月1日以来,美国的每日新增病例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住院人数则下降了约 25%。自9月20日以来,每日死亡人数下降了10%,这是自今年初夏以来死亡人数首次持续下降。

在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看来,要想判断德尔塔病毒是否在“撤退”,不仅要看新增确诊数,更重要的是住院率和死亡率这两个指标。“尤其是住院率,是对整个评估最重要的指标,也就是看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医疗服务体系是否还能支撑。”他解释道。

根据德国联邦疾控中心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的最新数据,10月20日,德国新报告了17015 确诊病例,在维持了一段时间每日四、五千的低位后,首次有所上升,另有92人因新冠死亡。目前约有 1400名新冠患者正待在ICU里,低于此前 5800的峰值。

在刚过去的七天内,德国每10万人中有74.4人确诊,如果在从前,这可能是社会收紧的前兆。因为根据德国前一阶段的防疫策略,各州每10万人一周内的新增确诊数如果超过50例,就要把防控收紧,但8月以来,德国宣布不再以新增确诊数作为“刹车”标准,总理默克尔说:“现在,更重要的是住院率。”

德国现在一周平均每10万人中只有1.92人因新冠而住院,ICU住院率为6.5%,“这个数字是很低的。”陆蒙吉说。他进一步分析,现在德国的每日新增是6000~8000例,去年最高时可以达到3万例,但今年即使到了2万~3万,住院人数也不会太多,这主要是因为疫苗的覆盖。疫苗虽不能彻底阻止突破性感染,但对重症的保护率有95%以上,因此,现在各国的首要任务仍是继续扩大疫苗的接种。

陆蒙吉指出,从整个欧洲疫情来看,目前主要是两个趋势:一方面,新增感染数仍在波动,部分国家在爬坡;另一方面,大多数国家的住院率和死亡率都在低位,在即将到来的冬天,欧洲情况总体是乐观的。

在一位不具名的美国公共卫生专家看来,美国近两个月感染曲线的下降,也首先得益于疫苗接种的扩大化。在拜登政府“疫苗强制令”的推动下,截至10月17日,美国已有1.89亿人完全接种了疫苗,人口占比为57%,约有66.1%的人至少接种了一剂。

《新冠,正在撤退》 一文提出了所谓“神秘的两个月周期”理论。新冠自2019 年底开始传播以来,病例通常会激增约两个月,然后下降约两个月。这种趋势在全球可见,比如今年的疫情在2月下旬至4月下旬间上升,然后开始下降,持续到6月下旬,再次上升到8月下旬,此后一直在下降。这种模式在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很明显。文章称,或许一种合理的解释是,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和人类社交网络的改变所共同导致。

德尔塔变体的传播也是如此。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副教授陈希发现,和前几个变种比,德尔塔在人群中感染时“会让疫情上升得很快,下降得也很快”。不过,美国的德尔塔传播曲线和英国相比,在坡顶的平台期更长一些。

“这是因为美国在前段时间的公卫措施不得力。”陈希说。2021年6月时,美国的每日新增病例一度下降到低位,但随着疫苗的接种,美国CDC在5月建议“完全接种的人不用戴口罩”,疫情随之明显反弹。7月27日,CDC又改口称,“无论社区传播水平如何,完全接种疫苗的人都可以选择戴口罩”,还建议在高风险区地区的室内要戴口罩,乘坐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时要戴口罩,以及所有教师、学生,无论是否接种疫苗,都要在室内戴口罩。很多州还出台了自己的“口罩强制令”。美国CDC在堪萨斯州的一项研究表明,当州长劳拉·凯利从7月起要求24个县都要强制戴口罩后,当地的新增病例减少了。

“人们于是又纷纷戴上口罩。”上述美国公共卫生专家说。

这位专家认为,在美国9月开学后,病毒虽在校园内有一定传播,但没有形成反弹之势,这正是因为有强制戴口罩等措施。据他观察,近几个月来,在特定场所戴口罩已经渐渐成为美国人的共识和习惯,他前几天去纽约开会,坐火车和地铁时都要求必须戴口罩。

这已经和美国疫情初期曾一度争论要不要戴口罩的情况完全不同,世界终究是被新冠病毒彻底改变了。在他看来,即使是疫苗接种率越来越高,但随着社会的开放,口罩常态化将必然成为一个趋势,直到疫情彻底结束。

向正常生活回归

在英国,过去两个月的新增确诊量呈“跷跷板式”,而不是一直下降。但10月以来,“跷跷板”逐渐向一端倾斜,感染已经连续数天日增超过4万例,近几天更是接近5万。牛津大学免疫学家、传染科医生莎拉·琼斯也观察到,与去年不同的是,在今年收治的新冠患者中,病情严重到需要ICU人的比例变小了。

英国《金融时报》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英国现在每周的死亡率是欧洲大陆平均水平的六倍,住院率是其他主要欧洲国家的三倍。目前,英国的累计确诊数排在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公卫专家指责,英国终止强制戴口罩和暂停发放疫苗证明的决定,是英国疫情恶化的原因。就在7月19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取消大部分社会管控措施,这一天被称作“自由日”(Freedom Day)。对于正迎接冬季的英国,陆蒙吉认为这几乎是“裸奔”。

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公共卫生教授马丁·麦基指出,英国应该立即启动“B计划”,包括在室内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居家令和疫苗强制令等。正如法国、意大利和其他国家所做的那样,“要遏制疫情反弹真的不需要大动干戈。”他说。

在西班牙,学校仍然强制戴口罩。在意大利,夜店有严格的人数限制,且进入必须提供疫苗证明。德国目前在日常生活上基本没有限制,旅行、娱乐和服务业都开放了,足球场重新允许观众进入,在私人聚会上也不再有人数限制,但仍规定在公共交通和较封闭的空间内要戴口罩,这是“所剩无几的管控措施”,但对控制疫情很有效,陆蒙吉解释。

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在月初委托的一次调查估算,实际约有80%的国民已经接受过两针,这比官方报告约为65%的数字要高。但德国一直没有强迫疫苗接种,只是从10月11日开始,新冠检测不再免费,没接种的人,要定期进行快速检测。每次大约要花15欧元。在德国,所有的酒吧、餐馆和电影院都只允许康复、接种了疫苗或核酸检测阴性的人进入。“这其实是在倒逼人们去接种疫苗。”陆蒙吉指出。

近两个月,世界多国都尝试着向正常生活回归。

美国将从11月8日起,取消对包括中国、印度、巴西、英国和大部分欧盟国家在内的33个国家和地区的旅行限制,并且对从陆路、海路入境美国的旅客也放开,这意味着加美、加墨边境重新开放。

11月1日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将允许完全接种疫苗的人入境,无须酒店隔离和居家隔离,预计全境的旅行禁令最迟将在12月中旬解除。

已有近85%的人口完全接种的新加坡,是全球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对新冠病毒最严防死守的国家之一。此前,新加坡一直以封锁政策将单日新增数字维持在两位数以下,但从8月10日起,开始分四阶段解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新加坡无法长期封锁。封锁不会成功,而且代价很高。我们将无法恢复正常生活,无法社交,无法重开边境,无法重启经济。”

“放开”之后,新加坡疫情立刻反弹。在9月一个月内,新加坡的单日新增确诊就从300多例直线上升到逾3000例。但解封依然在路上。目前,新加坡已经允许持部分国家“疫苗护照”的国际旅客入新,不过对入关检测的规定要比欧美严格。

亚洲的开放总体要比欧美滞后一些,但一些严重依赖旅游业的亚洲国家近期也在打开国门。泰国、尼泊尔都规定提供疫苗证明和核酸即可入境。巴厘岛还额外要求5天隔离。

今冬如何?

随着疫苗在全球的覆盖率不断增加,人们越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新冠疫情何时才能彻底结束?

专为美国CDC提供流行趋势咨询的联合研究小组刚公布了他们的第九轮模型,最新的模型预测了美国未来六个月的大流行曲线,研究人员指出,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不会出现冬季激增。到2022年3月,美国各地的每日新增感染可能会从9月的约 14万人,缓慢而稳定地下降到每天约 9000 人,死亡人数可能会减少到每天不到 100 人。

但上述理想的图景有两个前提:一是5~11岁儿童的疫苗被批准,二是不会出现另一个像德尔塔这样传播力很强的新变种。对第一点无须太过担心,对于第二点,目前,科学界的主流看法是出现新变种的概率很低,不过,专家在谈论这个问题时,“乐观但谨慎”。

陆蒙吉解释说,德尔塔的基本传染数(R0)大约是5,也就是1个病毒携带者可以传染5个人,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除了麻疹的R0是20,多数传染病的基本传播数都小于5。因此再出现一个“传播力这么高”的变种,根据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一般是不太可能的。新冠病毒在全球传播了这么久,最后“物竞天择”出来的超强毒株,也只有德尔塔一个。且无论在印度、南美还是英国,筛选出来的流行突变株都只是在“提高传播力上做文章”,而非对人体免疫的突破能力增强。

对于新冠的真实突变,一种流行的观点是新冠未来可能会“流感化”,每年都要打一次疫苗。但陆蒙吉表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物”,之所以每年都要打一次流感疫苗,是因为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基因重组,成为一个“全新的病毒”。如果说流感病毒的基因改变率是100%,新冠病毒只有5%~10%。

因此,在陆蒙吉看来,当下最关键的是尽快提高疫苗接种率,这样即使出现了新的变种,只要人群中已经形成了“免疫屏障”,就不会受到流行初期那样的冲击。“也不排除可能出现对免疫屏障有突破的突变株,但我们看过去的冠状病毒流行史,这种突变都是在很长的时间跨度里才可能出现,至少是几十年以上。”他补充道。

德尔塔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一些旧有的看法。目前,专家基本达成共识:光有疫苗永远无法形成“群体免疫”,最终实现的路径一定是疫苗和自然感染“平行进行”。德国阿肯大学流行病学教授蒂莫·乌尔里希斯就提醒人们,群体免疫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地阻止病毒的传播,未来,更可能发生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小规模暴发,“这些暴发应该是可控,而且是一个温和的过程。”他说。

陆蒙吉还指出,今年冬天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新冠和流感的合流,可能会给各国的医疗系统带来额外负担。他解释说,流感每年都会出现新的变种,北半球的流感疫苗一般是根据南半球的流行状态来决定,并预测今年可能流行的毒株。但澳大利亚由于疫情防控很严格,没有形成流感,给今年的预测带来不确定性,这“可能会加剧北半球流感的流行。”他说。

不过,鉴于新冠病毒总是一次又一次让人类感到惊讶,这些预测也存在变数。但不管如何,在陆蒙吉看来,2022年以后,人们都需要开始重新思考何谓“大流行的终结”。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新冠流行的第三个冬天会怎样?》发布于2021-10-23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