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良渚再发现:蝉、龙首和曾经称霸的女人

良渚再发现:蝉、龙首和曾经称霸的女人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马黎 通讯员 郭楠

1.

106女士

那年,106女士走了。

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头朝南略偏西,方向200°。我们见到她时,时间已过去5300年。未见明显的棺椁朽痕,人骨无存,面向、年龄不详。

北村M106,也就是106女士的大墓

那时,良渚的有钱女人流行“双黄”——两只玉璜,玉璜+玉圆牌+一串管串项链,有点像西周的复古组配,文艺青年最爱,但,这是高等级女性的标配。她的同龄人,瑶山墓地14女士(M14)只有一个璜,级别就不够。5女士(M5)连璜都没有,串串也没有,更惨。

106女士的器物出土现场

106女士的宝贝,冠状器、玉璜、玉圆牌、管串等

106女士的玉冠状器

她的头上插着小小的y字形透雕冠状器,左手戴着一只6个龙首的玉镯,手里捏着一根玉锥形器。

很飒很威武。

根据玉璜等性别指示特征明显的玉器和陶器,考古学家推测墓主为女性。

张念哲 绘

随葬器物均出土于靠近棺底的位置。以单件计71件,其中玉器以单件计65件,冠状器、玉璜、龙首镯、玉镯、玉蝉、玉圆牌、锥形器、遂孔珠等,均为最高级的透闪石。陶器6件(豆、鼎、罐、盆、过滤器)。这是一个新发现,是目前北村遗址发现的等级最高的墓葬,属良渚文化贵族大墓。

一个人拥有71件物品,伴她去往另一个世界。

看到这只玉蝉的时候,大家有点点小激动。

反山14号墓曾出土过一只玉蝉,不过,那是一只幼虫的形态。那这一只呢?蝉?蚕?蛾?各种推断都有。

那天,它被送到浙江动物考古专家宋姝的实验室。从玉雕上很多细部特征来看,肯定是蝉。宋姝确定。

玉雕是经过人为艺术加工的,虽然不是写实的表达,但是还会保留或者突出物种的某些特征。这只玉雕突出的是动物的眼睛、腹部、翅膀纹路和尾部,她从这四方面进行分析。

这是蝉

而我们再看一下蚕蛾照片,触角非常具有代表性,如果作为玉雕应该也会体现这一点,显然,这只玉雕不是蚕蛾。

这是蛾,请仔细看触角,和蝉是完全不同的

这是良渚遗址第一次发现蝉的成虫形态。

比大拇指大一丢丢的玉蝉,放在一只透明小盒子里,下面垫着一张手写的文物标签,不是标准的“玉蝉”,而是两个名字——良渚第一蝉、中华第一神蝉。王明达取的名,方向明写的字。

我在实验室看到了这是第一蝉

王明达取的名字,方向明写的字

此前,红山文化也出土过虫形玉件,“应为作茧初期之蚕蛹”(牟永抗语),也就是蚕宝宝。因此,北村的中华第一蝉,不仅是第一次,也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玉蝉。

玉蝉的涵义,很多人会想到生死。

在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出土的玉器中,玉蝉占的比例非常高,形态也很丰富,而且已经是“神蝉”,触角都做成了介字形。在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肖家屋脊遗址出土的石家河文化的六号瓮棺里,出土了11件玉蝉,不是像五铢钱那样撒下去的,它作为头上的缝缀件,可以一串串起来。

蝉纹更是商周青铜器的主要纹饰之一。上海博物馆展出过一件西周晚期青铜器“芮伯启壶”,身上爬满了一串串一颗颗写实的立体蝉,方向还不一样。

芮伯启壶 方向明 摄

而良渚文化玉器中,有一部分是缝缀件,比如玉蝉、玉鸟、玉龟等,背面都有隧孔,可以缝在衣服上当胸针。106号女士拥有的这只玉蝉,差不多放在她的胸部位置,看反面,也有一对隧孔,因此也是缝缀件。

蝉的背面,有隧孔

这些缝缀件,当然不止装饰这么简单,意味各不同,玉鸟和信仰体系的关系,不用说了。那蝉呢?很多人知道,在汉代,人死了后,含着玉蝉,意味就很明确,复活与重生。那良渚的蝉呢?

瑶山墓地还出土过一些椭圆形的缝缀玉件,形状很像蝉。做玉粒很麻烦,做成指甲盖大小的椭圆形,也很麻烦,费时费工费眼力。它象征什么?方向明也经常想这个问题。

反山14号墓的玉蝉,方向明在画线绘的时候,把它的眼睛展开,发现和龙首纹眼睛非常接近,也就是后来神徽中神兽的眼睛。

反山M14的蝉

方向明画的反山玉蝉线绘

北村的玉蝉上,也刻了很像神像介字形冠的羽毛,“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至少对于神像起源的解读,又多了一重线索。良渚刚刚拉开序幕,良渚人就把蝉纳入到了良渚信仰体系中,成为重要内容之一。”

2.

北村南

一则良渚新闻。

2019年4月至12月,因配合瓶窑镇小城市改造凤都路延伸项目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良渚遗址保护区以南进行了大面积的调查和勘探,在距离良渚古城南城墙以南2公里处,发现了北村遗址,为良渚早期偏早的一处聚落,北村南地点高等级墓葬出土的玉器表明,其年代可能大致相当于瑶山阶段,距今5300年-5100年,在良渚文化1000年的生命史里,属于早期阶段。

2020年上半年,考古队员先发掘北部。为了便于记忆和讲故事,我们就叫它北村北,主要发掘了两个地方——丁家山和北王庙,发现了91座墓葬,良渚早期偏晚到晚期。

我们看看,数量好多,但考古队员有点小丧。王宁远说,我们实际上是比较纠结的,等级都很低,差到什么程度?连陶器组合都不全,一般的平民都算不上。

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初,开始发掘北村南,分为西部和东部。

北村南的西部,今年2月已经移交给建设方,开始建设拆迁村民的安置房。

2021年上半年至今,开始发掘北村南的东部。

106女人等这一刻,等得有点久。

如果你们先来北村南,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如果晚一点来,我们是不是就被推土机推平了,你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我的存在……胡思乱想的时候,她准备写一首歌,叫《北村南》。眼前这片黄土,就是她的家。

北村南和北村北已经清理良渚时期的房址20多座。北村南的台地上,遍布良渚早期房址。西部发现的4号房址,密密麻麻整齐的柱洞,很有规律,106女士的大家族都住在这里,他们的房子,就是良渚早期的干栏式建筑。

4号房址柱洞干栏式建筑

生于此,葬于此。

目前,北村遗址共清理良渚时期墓葬122座,北村北91座,北村南31座——北村南再细分,西部9座,东部22座。在一张分布图上可以直观看到,北村南的东部墓葬明显比西部密集,但比多少是没用的,质量取胜。

东部目前共清理良渚时期墓葬22座,编号:M101-M122,根据出土器物判断,男性4座,女性5座,另外13座性别不详。

106女士,就在其中。

很奇怪,她和M101、M104、M107,集中分布在靠近山体的北部台地上。106女士和未成年的107男孩并列排在一起。

这四座墓出土的玉器都是高级的透闪石玉,在良渚玉器材质中排名第一。

还有一点很奇怪。

我站在106女士家门口的台地上,明显感觉地势一边高,一边低——北边高,南边底。台地边坡上,分布着一排差不多正方形的柱坑,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等于一条条华丽丽的的分割线,把台地分成了北部和南部。

很明显的分界线

“闹,栅栏就在这里。”王宁远指了指这条分割线。

分割啥?

再看一条线索,墓的朝向。

北部台地上目前已经发掘清理且墓向明确的8座墓葬中,7座朝南,1座朝北(M105),106女士在内的等级最高的四座墓葬(M101、M104、M106、M107),全部朝南。

而南部地势较低区域的20座墓葬中,大部分朝北——16座朝北,只有4座朝南。

答案很明确,分割等级。

106这位女村长携几位贵族住在别墅区,不想和平民区混在一起,这一排柱坑,疑似为用作隔断的建筑遗迹,可能是栅栏,等于边界,将台地的高等级墓葬与南部相对较低处的低等级墓葬隔隔开。在彼岸世界,你们也不能越界。106女士很傲慢。

俯瞰更明显

一句话总结,北村南的男性等级整体比女性不止低一点点。南部聚落地势较高处为独立的高等级贵族墓地及居住区,与位于其南部地势较低处的墓葬和居住区以围沟和栅栏隔开,同一个聚落里,显示出明显的等级分化现象。

栅栏两边,是同一群人吗?

“相当于两个家族,但都是有血缘关系的同一个族群。”赵晔说。

“墓地的空间排列有逻辑关系,随葬品的年代也差不多,有这么一个边界线,分组分群的现象一定是有的。”

3.

消失的龙首

一句爆款标题:一位杭州女子意外得到了一件龙首玉镯。

106女士看到新闻不太高兴。什么意外,这是应得,是身份,是地位,六龙首玉镯,全球限量一只好吗?

一只玉镯上,六只龙首,这是目前良渚遗址第一次发掘出土六龙首玉镯,比瑶山M1女士的那四龙首琢还要多两只头。

106女士的六龙首镯

我在良渚博物院见到了她,哦不,是她的限量款,放在拍照不会反光的独立柜里。

玉龙当然不是良渚专利。它最早出现在东北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到了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期,红山文化的这种流行趋势传到了太湖流域,开始影响我们,各种文化传统的对撞、转型,人们有所舍弃,有所创新,玉龙完成了一系列图像的转换。

106女士的龙首镯边上,放了4条龙——后头山、梅园里、官井头(两件),都来自余杭,可以说,都是我们杭州本地玉龙。

1992-1993年,良渚遗址群梅园里遗址首次出土环状的单体玉龙。1995 年,桐乡普安桥遗址除了出土环状小玉龙,还首次出土了有豁口的玉龙。迄今为止,加上良渚遗址群官井头、余杭后头山、海宁皇坟头、海盐仙坛庙、昆山赵陵山等遗址都有出土的龙首纹和龙首图案玉器,目前加起来有十几条龙,分布地域广,上海、江苏都有零散出过,但主要集中在良渚遗址群及临近区域,年代在崧泽文化晚期到良渚文化早期。毫无疑问,良渚遗址群是玉龙的主要出土地点。

多不是最重要的,变化,如何变化,才是走进早期良渚人内心世界的通道。

最开始,自然是单体的小玉龙,先模仿嘛。请注意,玉龙的形态与远在上千公里之外的红山文化玉雕龙几乎接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研究员曾经提出,这一时期存在着远程区域高层领导之间的“上层交流网”。

其他款式开始出现了——蜷曲玉龙的首部,就叫龙首纹。龙首纹一般以一个正面和两个侧面表现龙首的形象,往往雕琢于圆牌(小玉璧)、璜等的缘面,这就是龙首纹玉器。

瑶山M1女士的四龙首镯

设计师想了想,再搞点花样,龙首纹反复出现会不会很有意思呢——二方连续(二方连续是由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而形成的纹样)的处理,这就变化到了龙首图案,往往雕琢于管珠等外壁。

什么是二方连续,看方向明的线绘,这是被盗的瑶山12号墓的刻纹玉管

瑶山、反山属于良渚文化早期,也是龙首纹玉器还在盛行的时期,此前,以瑶山龙首纹玉器最为瞩目。如今,北村106女士的镯子横空出世,占据第一位。

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转换速度很快,也就是说,正是在良渚拉开大幕的时候,良渚的先行者就完成了图像从具象的玉龙演变为图案化的龙首纹。

那么,这只是单纯围绕一条龙的图像转变吗?

早先有研究者认为,龙首纹是良渚先民供奉神像以外的另一种神灵,和神人兽面纹是共同存在的。然而,106女士有话要说,不是的哦。

不好意思,画遍良渚玉器的方向明先抢答了,排比句先来一组——

比如,瑶山M4编号为34的璜,兽面纹架构了龙首纹和兽面纹之间的桥梁,有龙首纹鼻梁部位的菱形刻符,有实际上是龙首纹耳朵演变而来的尖角眼,有龙首纹的圆弧线外廓,有龙首纹眼睛斜下部位的“泪线”刻划等重要组成元素。尖角眼兽面纹在反山、瑶山刻纹玉器中数量还不少,不过尖角眼马上被月牙形“眼睑”(耳朵)所替代了。

“如果说玉龙的基本构成植入到了兽面纹中,那么主宰良渚玉器的兽面纹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称之为‘龙’;如果说圆和弧边三角组合纹样直接移植到了兽面的大眼睛,那么圆和弧边三角组合纹样的寓意就是‘龙’的灵魂。”

神像的前身就是龙首。

不仅是前身,它也是神像的主要内涵之一。同为信仰体系,龙首纹和蝉有致命区别。蝉到了晚期,可能还会继续存在,而龙首纹玉器,在良渚文化早中期之后,消失了。

换句话说,良渚的先行者在选中这片土地之时,已经完成了神像的新创作——龙首纹融入到神像中,当标志良渚人信仰体系的“国徽”神像最终确立之时,玉龙、龙首纹也被彻底抛弃,没有必要存在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4.

三个女人

有人说,良渚人在建古城和水坝前,是一片洪荒之地。这是我们的思维定式。

从北村遗址,以及刚才我们讲的龙首纹的变化,很明显可以看出,良渚人从一开始就有鲜明的等级分化,社会复杂性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我们经常用出道即巅峰来描述良渚玉器的高级,这句也可以用来形容早期良渚的社会面貌。

三个女人听完以上分析,觉得我实在太啰嗦了,决定现身说法。

北村M106、官井头M64、瑶山M1,这是她们的名字。都是良渚早期的同龄人,埋葬规格也几乎一样,等级差不多,标配差不多,女人中的女人。

她们有什么关系?

女人何必为难女人。

三个女人的墓葬出土的玉器,放在良渚博物院的展览里,整墓展示,大家可以在现场自行对比,谁更有钱,谁更高贵,至于宫斗细节,此处略去1000字。反正她们住在不同的地方,要斗也有点难。

玉架山64号墓

官井头64女士的东西放在北村106女人的旁边,该有的都有,几乎一样,她是良渚早期贵族墓的典型代表。但再仔细一比,管子也大,璜也大,圆牌也大,镯子也大,相当壕。随葬器物虽然只有55件,是这三个墓里最少的,但用料足,一件东西用的玉料可能被抵人家两件,好比直接挂一串金链子的大姐大。

大不大

壕不壕

相比起来,精细化的刻纹玉器几乎没有,只有一只双龙首的冠状器,这种造型,整个良渚文化里只此一件。

双龙首冠状饰

双龙首冠状饰

这个女人,土豪,但品味中规中矩。

再看瑶山。

瑶山M11女士已经在其他房间生气半天了。她当然是早早公认的女王,但这次没出现在这个特展里,因为她被移交给了浙江省博物馆,大家可以去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的常设展厅里见她。

而M1女士,就是出了4只龙首纹玉镯的那位,但除此之外,其他东西都一般,稍微穷一点。

3.玉冠状器 4.玉管串 5.玉璜 7- 9.玉珠 13-1~13-6.玉圆牌串饰 15.玉锥形器 24.陶豆 25.陶缸 26.泥质灰陶器 27.陶鼎 30.龙首纹玉镯

斗完了,北村106女士胜出,瑶山1号女士垫底。

5.

来自玉架山的coser

此时,远在临平的一个女人叫了起来。

她是玉架山200女士。介绍一下,玉架山M200是玉架山遗址迄今最高等级的墓葬,是继瑶山之后浙北地区良渚文化早期已知最高等级的女性显贵大墓。说明在良渚文化早期阶段,临平遗址群就已经形成了作为良渚古城周边区域中心的格局。她一个人有114件(组)的东西,很多。玉器很厉害,有刻纹冠状器、玉环、玉璜、玉琮、玉镯、玉锥形器、玉圆牌以及多件珠管串饰等,另外还有一对一端穿孔的箸形器(筷子)以及一件曲度较大的匕形器。

玉架山200号女人

但她比前三位都年轻一点,也就是年代比他们稍微晚一丢丢,不过,这次也来了。

比如,她有一件大孔玉璧。出玉璧,是一个典型标志——瑶山没有出一件玉璧,说明她的年代略晚一点,早期偏晚。

插播一句,瑶山为什么没有玉璧。有人讲,不出玉璧,是不是说明祭祀身份不一样?方向明说,不出玉璧,和年代有关,这是唯一答案。好比凌家滩不出玉璧。但是,它有玉璧的“初代”——小璧环,也叫圆牌,成组出现。还有玉瑗,比较宽厚。非常符合早期的特征,等于玉璧的前身。

这个女人还有玉琮。

有琮没琮,差别很大。瑶山的女性墓里是没有玉琮,反山王陵里,只有23号墓女人有3件玉琮,良渚女性有玉琮,很罕见。这也是早期偏晚的一种体现,也是厉害的体现。

为啥没有放在三个女人这一趴,而是单独列出呢?

我想,大概因为她喜欢cosplay。

她的东西虽然蛮厉害的,但刻纹玉器就有些山寨了。

要说良渚神人兽面纹的教科书标准,当然在良渚遗址群里,数量最多,纹样组成的要素和填刻的底纹,几乎达到了程式化,差不多一个模子刻出来,是范式。所谓标准像,就是形似又神似。在良渚遗址群内部,除了反山、瑶山之外,汇观山、凤山出土玉器上所见的兽面纹也完全相同,说明在良渚遗址群内已经达到了高度的一致。

玉架山200女人有一只作为臂串的镯式圆琮,很漂亮,也很高级,上面雕琢的神像图像构成和元素完全也与瑶山所出相同,但是再仔细看,眼角怎么刻到眼睛外面去了?差评。

看眼角,差评!图片来自方向明PPT

这个工匠没有遵照兽面大眼的基本刻划程式,原本位于兽面大眼斜上侧的尖喙刻划,居然跑出了大眼的范围,移到了图像的上角。

方向明说,在良渚核心区和周边区域,以及核心区域的不同层级之间,刻纹系统也有精微之处的不同,说明在良渚高等级中的一拨人,掌握着教科书般的核心技术,还有人在学习模仿过程中,没学好,要么走偏了,要么领会上有点偏差。

6.

女性最后的尊严

说了那么多女人的事情,你是不是已经感受到,以前我们经常提良渚古城、水坝,还有古城里的最高统治者良渚国王——反山12号墓大王,还有各种男人的权杖啊、玉钺啊,有多厉害,实际上,在早期良渚,是女人的天下,男人的等级都比她们低。

考古学上根据随葬品的组合来判断男女性别,再加上崧泽阶段已经有了铺垫。

崧泽晚期到良渚早期,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多处墓地存在男女分排的现象。陈明辉说,不仅在高等级的瑶山,作为平民,很穷的庙前遗址也出现了男一排女一排的现象,虽然还不是很严格,但已经有苗头,而崧泽晚期时期也有不少墓地有这个现象。良渚社会的复杂化,在一开始就已经形成,等级鲜明。

瑶山女王大墓,1987年发掘现场

女王的器物

这背后就很有意义和想象空间。他们的婚姻关系,方向明“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不能说北边某某就是南边某某的老公或者老婆,鸳鸯配配到最后,也没有结果。”牟永抗先生也分析过:瑶山墓地的琮全部出自男性墓。在反山,出璜和圆牌的墓仅M23出琮1件。由于北列墓明显少于南列,不同性别的墓主人不一定是配偶关系。

只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这一排中只有一位等级比较高的女性,对面那排中也只有一位等级最高的男性,庙前如此,瑶山也同样——男性那一排最显赫的一定是被盗的12号墓主人,北边就是瑶山11号女王。笼统一点讲,那时的婚姻制度我们不清楚,但应当是一个血缘宗族社会。一个男主人,一个女主人。

男女分排,为什么分别只有一个特别显赫呢?

不知道。给大家一点想象的空间。

“村长和村长老婆最厉害,一帮兄弟姐妹,档次就要差一点,出现了差异化,目前的推测只能做到这里。”

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

良渚早中期以后,标识女性身份等级地位重要身份,璜+成组圆牌,突然消失了。方向明说过一句话,这是女性最后的尊严。

为什么?

他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原来它是女性的重要标识物,后来没有了。小圆牌,在长江下游地区就发展成玉璧了。取而代之的是,普遍崇尚石钺,女人也随葬石钺,而且是普遍现象。当然跟社会的崇尚有关系,尚武也有一定关系。而且,在多个墓葬里,钺和璜共同出现——早期很少共出。从种种现象判断,此时,社会的崇尚发生了大的变化,良渚早中期真是一个转折点。

那么,女性地位是不是就此下降了?还是说,她们都变成花木兰了呢?我们只能摆出以上这些事实,答案留给你。考古的意义,正在于无限未知的有趣。

女王的璜+圆牌组佩

7.

早期良渚

说到这里,不知你是否get到考古人的苦心。为什么他们要研究良渚早期社会发展的面貌,为什么要把良渚早期不同等级的墓葬,不同女人的墓葬,放在一起给你看。

良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不是静止的,在距今5300年前后,在良渚文化揭开序幕之时,它的第一阶段,没有水坝,没有莫角山,没有古城,但人们生活的半径却非常大。

吴家埠、瑶山、庙前、石马兜、官井头等遗址,已经成围聚状,位于良渚遗址群的四周,再加上北村遗址出土了随葬透雕冠状器、龙首纹镯、玉蝉的高等级墓葬,说明良渚文化从一开始,不同等级的集群已经集中到良渚遗址群的四周,他们以瑶山为最高等级,以东部临平遗址群为界,是良渚古城的开拓者和创建者。良渚文化早期瑶山M9装配小琮的玉钺杖、官井头刻纹琮、玉架山M200玉匕和玉箸食具、北村雕琢大眼和神羽纹的玉蝉等,说明后来良渚古城和水利系统的建设,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复杂社会组织和政权的行为。因此,揭示早期良渚的考古工作,意义非凡,这也是“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的演进和模式”课题的重要内容。

而到了第二阶段,才有了我们所说的“世界第一坝”、莫角山土台以及反山王陵。很意思的是,良渚是一个很特殊的聚落社会,每一个遗址都只存续了很小一段时间,而不是延续使用的。所以当有了中期这些遗址的时候,一共只有11个墓地的瑶山已经不用了,官井头也不用了,北村也不用了,这些早期的聚集点都不用了。到了第三阶段,距今4800年-4600年,才有了今天所说的良渚古城的城墙。

上周,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在题为《良渚发生了什么》的讲座里说,如果放在一张地图上,你就可以直观地看到,良渚先行者来到此地,在适合的范围当中寻找了很多的地点,各自都有自己的高等级表达,有很多的高等级墓地。当然,目前已知瑶山仍然是最高等级的,然后,先行者们慢慢有了规划,最终越来越走向一个向心的自己,要确立自己的一个边界,一个政治中心,这就是我们理解的良渚古城遗址。

我们谈良渚,谈五千年,谈良渚存在的这一千年过程中的变化,势必要了解开始和结束。但方向明说,“前良渚时代”的探究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往前追溯,视野才会更开阔,追到太湖的北头,追到宁镇,在大的时空背景下,跳出良渚看良渚。

他认为,还可以进一步思考良渚的文明模式问题。

“良渚文明模式,就是中国文明模式的代表,不是之一。良渚文明,一些考古学家认为是重巫重神权,包含复杂工程技术和高效社会组织能力的都城和水利建设、被认为是享乐型的浓厚宗教社会。不对的。从河姆渡耜耕到崧泽文化犁耕的出现,高度发达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极大地催生和促进了这一区域的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这是决定性的。”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良渚再发现:蝉、龙首和曾经称霸的女人》发布于2021-11-22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