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梦想宛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引领着我们奔赴心之所向。对于 1999 年的湖北文科状元戴柳而言,北大就是那熠熠生辉的梦想灯塔,她满心期许着能踏入那片学术的圣地,与一众志同道合者畅聊文学、探寻知识的浩瀚海洋。然而,命运却在关键时刻被一双 “大手” 悄然拨弄,让她的人生轨迹陡然转向,由此衍生出一段长达 24 年的亲情纠葛,令人唏嘘不已。
书香润童年,梦想初萌芽
戴柳出生于一个满溢书香的家庭,父亲身为资深新闻记者,整日与文字打交道,笔触之下尽是对世间万象的洞察;母亲则是当地备受敬重的人民教师,用耐心与智慧,在三尺讲台点亮莘莘学子的求知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戴柳自幼便与书籍结下不解之缘,那些散发着墨香的书页,于她而言就像是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戴柳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勤奋与聪慧。课堂上,她那双明亮的眼睛总是紧紧盯着黑板,生怕错过老师讲解的每一个知识点;课间休息时,别的同学嬉笑打闹,她却常常手捧课本,或是为一道数学难题蹙眉沉思,或是沉醉于一篇优美的散文佳作。遇到不懂的问题,她就像一只执着的小蜜蜂,在老师的办公室与教室之间来回穿梭,虚心求教;回到家中,晚餐后的时光也被她充分利用起来,拉着父母探讨文学名著里的深刻意蕴,探讨历史长河中的风云变幻。
在街坊邻里眼中,戴柳就是那个 “别人家的孩子”,是孩子们学习的楷模典范。她不仅成绩优异,常年稳居学校前几名,而且言行举止间透着一股文雅之气,那是知识沉淀后的内敛与从容。随着年龄的增长,戴柳对文学的热爱愈发炽热,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焰。无数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当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梦乡之中,她的房间却依旧亮着一盏台灯,微弱的灯光下,她沉浸在《红楼梦》的家族兴衰里,为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感慨万千;或是置身于《巴黎圣母院》的奇幻世界,思索着人性的美丑善恶。那时的她,心中笃定地怀揣着一个梦想 —— 考入北京大学,去那片人文荟萃的校园,与同样痴迷文学的同窗们,在未名湖畔谈诗论道,开启一场知识的华丽冒险。
志愿被篡改,梦想碎一地
1999 年,那个改变戴柳人生走向的关键节点悄然来临。高考放榜,戴柳以 687 分的优异成绩荣膺湖北文科状元桂冠,这一喜讯如同春日惊雷,瞬间传遍整个小城。街坊邻居纷纷前来道贺,老师同学们也都向她投来钦佩与祝福的目光,所有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戴柳即将奔赴北大,开启属于她的辉煌篇章。
然而,当那封承载着未来希望的录取通知书翩然而至时,戴柳却如遭雷击,整个人瞬间僵在了原地。她颤抖着双手,缓缓翻开通知书,映入眼帘的并非心心念念的 “北京大学” 四个大字,而是 “中国政法大学”。那一刻,她的大脑一片空白,满心的欢喜与期待瞬间化为泡影,只余下无尽的惊愕与迷茫。
戴柳怎么也想不通,以自己的成绩,被北大录取本应是十拿九稳之事,怎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偏差?她满心狐疑,带着一丝委屈与愤怒,跑去质问父母。母亲一脸茫然,眼中的疑惑不似作假,还轻声询问是不是学校寄错了。可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父亲却缓缓开口,承认是他私自修改了志愿。
戴柳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她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父亲,仿佛眼前的这个人是如此陌生。她声泪俱下地质问父亲为何要这么做,那可是她从高一开始就为之拼搏奋斗的梦想啊!多年来,她挑灯夜读,在书海中游弋,为的就是能踏入北大校门,与心中的文学殿堂来一场亲密相拥。父亲却一脸平静,试图解释说中国政法大学也是一所极好的学校,将来学政法专业,前途一片光明,而且这也曾是他年轻时未竟的梦想,他这么做都是为了女儿好。
戴柳瘫倒在地,泪水决堤而出,她的心好似被千万根针扎着。在她心中,父母一直是温文尔雅、通情达理的榜样,家庭氛围向来和睦温馨,她也一直乖巧懂事,努力让父母省心。可如今,父亲的这一行为,却如同一记重锤,将那个伟大的父亲形象砸得粉碎。她满心绝望地跑回房间,“砰” 地一声关上房门,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趴在床上,她哭得撕心裂肺,内心不断回荡着一个声音:为什么要生下我,却又剥夺我选择人生的权利?
客厅里,父亲面对戴柳母亲的声声质问,依旧固执己见,反复强调着自己的理由,似乎并未意识到他的这一决定,给女儿带来了多么沉重的打击。房间内,戴柳听着父亲那顽固不化的回应,哭得愈发伤心欲绝,曾经对家庭的美好憧憬,此刻已破碎成无数片,散落在冰冷的现实地面。
异国逐梦,亲情渐疏离
事已至此,戴柳深知无力回天,尽管满心不甘,也只能带着破碎的梦想,前往中国政法大学报到。入学后的日子里,她努力让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可每当夜深人静,望着窗外的夜空,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回到那个曾经心心念念的北大校园,想象着如果一切未曾改变,此刻的她应该正与同学们围坐在一起,热烈地探讨着文学经典,分享着各自的见解与感悟。但她明白,人生没有回头路,既来之则安之,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在中国政法大学闯出一片天地,用优异的成绩证明自己。
时光荏苒,转眼间戴柳步入大四。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学校有前往韩国留学的项目,那一刻,心中那颗沉寂已久的梦想种子似乎又被悄然唤醒。她渴望走出国门,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汲取更多不同的知识养分。吸取上次的教训,这次她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想法告知父母,言辞恳切地表示自己想去韩国留学,并且已经规划好了一切,学费可以通过争取奖学金和兼职赚取,希望能得到父母的支持。
母亲一如既往地温柔,眼中满是对女儿的疼爱与信任,轻声说道只要女儿开心就好。然而,父亲的态度却依旧强硬,他眉头紧皱,语气生硬地反对道:“在国内读完书,找份安稳工作不好吗?非要跑到国外去,国外有什么好的,难道国外的空气都比国内香甜?” 戴柳心中的怒火 “噌” 地一下被点燃,积压多年的委屈与不满瞬间爆发,她冲着电话大声吼道:“这次我不会再听你的了!你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从不关心我真正喜欢什么!” 说罢,她猛地挂断电话,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之后的日子里,戴柳为了能顺利留学,开启了疯狂的学习模式。她整日抱着韩语教材,口中念念有词,从最基础的发音语法,到复杂的日常对话,每一个知识点都反复练习,力求做到精通。同时,她还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搜索韩国的气候资料,仔细研究不同季节的穿搭,精心准备着留学所需的一切物品。母亲心疼女儿,瞒着父亲偷偷给她打钱,还在电话里轻声安慰,让她放心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家里有她照应着,不用担心父亲。
在不懈努力下,戴柳终于如愿踏上了前往韩国的求学之路。初到异国他乡,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诸多困难扑面而来,但戴柳凭借着骨子里那股坚韧不拔的毅力,咬牙坚持了下来。几年的留学生涯转瞬即逝,戴柳不仅顺利毕业,还结交了许多韩国朋友。这些朋友热情友善,闲暇时光,他们常常相聚在一起,或是品尝韩国美食,或是漫步在街头巷尾,分享着彼此的生活趣事,戴柳也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方式。
异国成家,亲情再触动
在韩国工作期间,一次偶然的街头邂逅,让戴柳遇见了那个将与她共度余生的人。他有着阳光般温暖的笑容,眼神中透着对戴柳的欣赏与尊重。两人一见如故,很快便陷入热恋。恋爱的日子里,他们一起漫步在汉江江畔,看着落日余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一起穿梭在首尔的小巷,探寻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特色小店。戴柳沉浸在这份甜蜜的爱情之中,却始终未曾将此事告知父母。
直到有一天,两人决定步入婚姻殿堂,戴柳这才鼓起勇气,拨通了母亲的电话。电话那头,母亲一听到戴柳的声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连串的关心话语脱口而出:“闺女啊,你在外面过得好不好?吃饭了没?天冷了有没有多穿衣服……” 戴柳强忍着眼中的泪水,轻声说道:“妈,我在这边过得很好,还认识了一个男人,他特别尊重我的想法,我们很相爱,相处这么久,决定结婚了,所以…… 我可能以后就留在韩国不回去了。”
电话那头瞬间陷入沉默,片刻后,传来母亲轻轻的哽咽声。母亲心中五味杂陈,既为女儿找到幸福而感到欣慰,又为她远在异国他乡,日后相见甚难而心酸难过。但她还是强忍着泪水,哽咽着答应了戴柳。戴柳听着母亲压抑的哭声,心中也是一阵刺痛,这些年对父亲的怨恨、对家的思念,一时间涌上心头,可倔强的她还是没有松口。
岁月盼和解,亲情待重归
回首往昔,戴柳的父亲在那两次关键抉择中,确实犯下大错,他满心以为的 “为女儿好”,却全然不顾戴柳内心真正的渴望,亲手将女儿的梦想击碎,让亲情的纽带逐渐变得脆弱。而戴柳呢,这 24 年来,心中始终放不下那两件刻骨铭心的往事,怨恨与委屈如同枷锁,禁锢着她对家的思念。
如今,戴柳在韩国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有疼爱她的丈夫,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事业也蒸蒸日上。但血浓于水,亲情终究是难以割舍的羁绊。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戴柳回首往事,心中的怨恨逐渐消散,父亲也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他们能够放下过去的芥蒂,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沟通。届时,那份被岁月尘封的亲情,终能破冰重聚,再度温暖彼此的心田。
请带有效截图联系Email:Hi@yami.site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被父亲偷改志愿错失北大,24年不回家,再联系时一句话让母亲泪目》发布于2024-12-28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