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未分类 » 5岁男孩偷吃草莓,店员要求“90元一斤”赔钱,妈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

5岁男孩偷吃草莓,店员要求“90元一斤”赔钱,妈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

试想一下:

某天你带着孩子逛超市,一个不注意,孩子就偷拿了东西往自己嘴里塞。

这时,店员气冲冲地走过来对着孩子大骂,并要求你必须高价赔偿,你会怎么做?

同样的事情,也曾发生在宝妈李佳的身上。

一个周末,李佳带着5岁的儿子逛超市,她在前面忙着挑苹果,5岁的儿子在后面专心致志地盯着一旁的草莓流口水。

发现妈妈没注意自己,儿子终于忍不住,迅速抠破面前的草莓盒,拿出一颗又红又大的草莓塞进了嘴里。

直到一个店员怒气冲冲地走过来指着儿子大吼,李佳才转头发现了这一幕。

从儿子口中确认了事情原委后,李佳批评了儿子,并让他道歉,还主动提出赔偿。

可没想到,店员却不依不饶,坚持要求李佳用“90元一斤”的价格赔偿整盒草莓。

这次,李佳并未如店员所愿,反而明确告知对方因为自己的孩子有错在先,所以自己会承担相应的责任,但也只会按正常价格赔偿。

最终经过多番争执,俩人才就赔偿达成一致。

5岁男孩偷吃草莓,店员要求“90元一斤”赔钱,妈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

来源:视觉中国

对于很多父母而言,类似的“意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发生。

父母的处理方法,是孩子的直接学习对象。

父母此时的做法,对亲子关系和孩子的三观形成会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既不伤害孩子,又能解决问题,还能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呢?

这里总结了三个方法供大家参考。

5岁男孩偷吃草莓,店员要求“90元一斤”赔钱,妈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

第一步:

不管多丢脸,我都会和你站在一边

知乎上看到一位网友的分享,读完让人心痛:

小时候,妈妈带她去游乐场玩。

因为喝了太多水,玩了一小会儿,她就对妈妈说想要去上厕所。

可妈妈因为在聊天就让她再等等,结果她一个不小心尿了裤子。

旁边的小朋友立马躲开,游乐场的工作人员也嫌弃地大喊:“这是谁家的孩子?”

她吓得一动都不敢动,直到看见妈妈走过来,她才觉得有了希望。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妈妈走过来后当场甩了她一个耳光:

为什么要尿裤子?我不是说了让你等等吗,是不是故意让我难堪!

她说直到多年后,再想起这件事,依然会痛到揪心。

她说自己永远记得那一刻被母亲“抛弃”后的无助和羞耻。

《儿童教育心理学》中曾写道:

大多数儿童有着天然的自卑情节,父母的言语羞辱和奚落,只会让他们变得更加怯懦。

世上没有不犯错的孩子。

错误本身很难给孩子造成太大阴影,但父母对待孩子犯错的态度会影响他们一生。

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曾聊起过一件发生在她和儿子身上的趣事:

她儿子因为成绩不好,被请家长。

沈奕斐对儿子开玩笑说:“咱俩都去,那就是两个人受批评;我一个人去,就是一个人受批评。所以还是妈妈自己去吧。”

儿子对她说:“妈,你真有担当。虽然我不能保证老师以后再也不找你,但我至少能保证以后会好好上课。”

她说:“对于一些错误和问题,孩子是有能力去自己总结的。父母不要做审判者,而是要做情感支持者。”

5岁男孩偷吃草莓,店员要求“90元一斤”赔钱,妈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

来源:视觉中国

确实如此,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总会犯各种不同的错。

但只要不涉及原则,就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给予孩子不同的支持:

比如对于6岁前的孩子,不仅要讲道理,还要趁早立好规矩;

对于6—12岁处于儿童中期的孩子,他们已经可以考虑到问题背后的多种观点,所以当他们犯错时,要讨论错误背后的本质和原因;

而对于12岁以后青春期的孩子,只要不是危害他人,或者对他自己产生严重损害行为的错误,都应尽可能地和孩子以平等的姿态去聊,而不是用严厉的态度去管。

父母,要先和孩子站在一起。

可以和孩子一起面对错误、一起解决问题,但不要把孩子推到对立面,让他们孤独地被羞耻感吞没。

5岁男孩偷吃草莓,店员要求“90元一斤”赔钱,妈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

第二步: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当然,我们理解和信任孩子,但不代表我们可以纵容孩子。

比如前文中所写李佳的儿子偷吃草莓的行为,究其根本是孩子缺乏规则意识。

那这种情况就需要从根本上帮助孩子养好规则意识。

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一个从小就有良好规则意识的孩子,很少会在青春期犯过大、过多的原则性错误。

分享一个我曾接触过的一位家长的故事:

这个家长因为工作原因,在孩子出生后就去了外地。直到儿子上幼儿园时,她的工作才调回到本地。

可在接手养育儿子的过程中,她发现儿子早被家里的老人养得一堆毛病:

不仅待人接物没有礼貌,还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去任何道理,一不顺心就躺在地上打滚。

眼看儿子马上就要被养废,痛定思痛,她决定重新把儿子“养”一遍。

首先,她儿子的年龄不算大,重新立规矩,为时也不晚。

所以她先从日常小事入手,比如说话要有礼貌,不能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不能随意伸手打人……

刚开始也很不容易,她儿子频频挑战她的底线,但在她制定了适当的惩戒措施并且严格执行后,儿子才一点点开始改变。

可紧接着,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她发现儿子很多错误行为的背后,其实都有未被满足的需求。

比如:

寻求父母或他人的关注;

通过“我说了算”来寻求权力感;

对大人失望,故意做一些事来实施报复;

从父母那里获得不了肯定和信任,所以开始自暴自弃。

当了解到孩子犯错背后有特定的动机和观念后,她没有再像往常那样,只是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不遵守规矩就惩罚,遵守规矩就奖励。

相反,她把目光放到了孩子错误背后的根本原因上,从本质上去解决孩子的行为习惯问题。

慢慢地,她发现,她儿子开始变得有了自己的是非观,会自己决定该如何做。

5岁男孩偷吃草莓,店员要求“90元一斤”赔钱,妈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

来源:视觉中国

她有次对我说,其实一开始她想的是只要制定明确的规矩,让孩子遵守就行。

但后来她发现,最好的规矩,其实是把每一个小错误当作学习的机会,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最终让孩子自己去建立规矩和原则。

说白了,帮孩子立好规矩,最终是教会他们如何与世界更好地相处。

5岁男孩偷吃草莓,店员要求“90元一斤”赔钱,妈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

第三步:

把教育当成一件“慢事”来做

很喜欢教育家王金战老师说过的一句话:

教育是个生物过程,不是冶炼过程。

孩子的规矩不是管出来的,而是慢慢培养出来的。

1.有空间——允许孩子出错

《精准回应》中写过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妈妈向咨询师求助,说自己11岁的儿子偷拿她的钱买游戏币。

咨询师当时这样分析:

首先,不要武断地直接把孩子的行为定义为“偷”;

其次,父母应该关注的是孩子为什么会偷钱背后的原因;

最后,想要解决“偷钱”这个问题,就需要使用具体的解决方法。

比如循序渐进地给孩子零用钱;明确告知孩子这个行为是不妥的;把这件事当作给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机会。

不贴标签——明确动机——解决问题,这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2.有耐心——孩子,是要“一遍遍”才能教会的

前几天和女儿聊天,我抱怨她长大后变得很难管。

女儿却说:“妈妈,到底是我变了还是你变了?你在说我变得不够好时,有没有想过,其实是因为你变得没有像以前那样对我有耐心了。”

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是有几分人间清醒的。

确实,我自己也曾反思过,随着孩子越来越大,看着那张不如幼儿时期可爱的脸,我好像对她的要求和标准也更高了些。

有时候总觉得我们说了一遍,孩子就应该立马改正并做好。

但忽略了,教育是一个缓慢且需要不断重复的过程。

孩子身上没有开关,不是我们说了一句道理,他们就能立马如我们所期待的那般做到。

相反,在漫长的养育过程中,我们可能要一遍遍慢慢教,孩子才能一点点学会。

5岁男孩偷吃草莓,店员要求“90元一斤”赔钱,妈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

来源:视觉中国

3.有技巧——打一打,揉五揉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曾分享过一个很有趣的观点:

我们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如果能把沟通做到5:1会更好。

说5句好话,配1句批评建议的话。打一打,揉五揉。

这样做的原因是,如果父母说的都是好话,孩子就会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从而不会发生改变。

而适当提出批评意见,就不会让孩子在长久的好话中形成“父母很虚伪”“不会再相信父母”这样的意识。

这种沟通方式其实对于孩子身上出现的很多问题都适用。

总之,不伤害孩子,又立好规矩,有时候也得使用点“技巧”。

5岁男孩偷吃草莓,店员要求“90元一斤”赔钱,妈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

来源:视觉中国

《圆桌派》中的主持人窦文涛,有次聊到一个自己的感受:

遇到问题是人生常态。不必慌张,自有办法会来找你。

你有没有发现?这个道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同样适用。

除了极个别特殊情况外,大部分孩子出现的错误,都是一些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只要我们这些当父母的,不着急,慢慢来,把养育当作一场体验,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孩子自然会成长为他最好的样子。

最后想说,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在父母的绝对放养中变优秀的。

父母宽中有度、严中有爱,孩子才能越来越好。

5岁男孩偷吃草莓,店员要求“90元一斤”赔钱,妈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

作者:牧青野,教育从业者,家庭教育指导师,青少年学习指导师。来源:小十点(ID:sdikid)。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5岁男孩偷吃草莓,店员要求“90元一斤”赔钱,妈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发布于2024-12-31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